第10章新父母官

红毛哥

已是开春的天气,天空却飘起了蒙蒙的雪花,不过并不像深冬那样,细细碎碎的,像是天空撒下了盐巴,落在冬天干枯而又没有掉落的树叶上,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咀嚼桑叶一般,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盎然生机的感觉。

雪花落在地上,甚至还没来得及落在地上便已经融化了,在那柏油路上汇成了一条条水沟。

那水沟被汽车压过,哗啦一声四溅而起,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李永明坐在县委的考斯特里望着窗外的雪景,一言不发,似乎在想什么心思,又像是一个艺术家在发呆。

按理说,像李永明这样的干部是不会发呆的,忙碌的工作是一方面,更多是他的工作性质,不允许他随意的发呆。

“慧娟,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谚语:雪压九九头,遍地起坟头。”

李永明终于开口了。

坐在李永明身旁的付慧娟,因为付永明不说话,也不便发言,这会已经有了一些朦胧的睡意。

李永明忽然开口,让付慧娟多少有点猝不及防。

“没……没听过。”

付慧娟略显尴尬,笑笑道:“我可没你这么博学。”

李永明也不介意,笑笑道:“这跟博不博学没有关系。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要跟着家里大人干农活。

我们的父辈在干农活的时候,就会教给我们很多这种口口相传下来的民间谚语。

你知道这个谚语是什么意思吗?”

付慧娟摇摇头道:“我还真不知道,你教教我吧。”

一个妖娆的女人,无论怎么正常说,在长辈或者领导跟前都会给人一种撒娇的感觉。

李永明并没有直接给付慧娟解释,而是看了一圈身旁的人,将目光落在了赵陵川的身上,问道:“陵川,你这个大学生马上就是仁义乡的父母官了,说说吧。”

这句谚语,赵陵川是听过的,但也不能一下说出来,就用请教的口吻道:“我倒是听过,但理解的对不对就不知道了,要是说错了,请李部长斧正。”

李永明点点头道:“你说吧,说错了也没关系。

不过,你们今后都要跟农民打交道了,不熟悉农业可不行。”

赵陵川清了清嗓子道:“这句谚语,其实还有一句,叫雪落九九头,春天寒到头。

意思是九九这一天要是下雪的话,整个春天都会像冬天一样冷。

春天是麦子生根发芽的季节,也是农民播种的季节,天气寒冷肯定要影响一年收成。

农民没有了收成,不免要饿死。

所以才有后面一句,雪压九九头,遍地起坟头。”

李永明接过话茬道:“陵川说的很对。

不过这是在旧社会,现在肯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就算一年收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

陵川能说出这里面的道理,说明对农村有一定的研究,看来这一次把陵川派下来干副乡长是对的。”

李永明这样一说,付慧娟的脸上便多少有些挂不住了。

赵陵川急忙道:“李部长见笑了。

我父母都是农民,对农村的情况多少知道一些。

真正要说对当前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程度,我比付科长可就差远了。

昨天付科长还在研究仁义乡的党员干部队伍情况呢。”

李永明听完,脸上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竖起大拇指道:“好!好!”

又看着随行的人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偏偏要说两个好吗?”

大家都摇摇头,表示不明白。

李永明这才道:“我说的第一个好,是要说咱们的慧娟同志好。

研究干部,选人用人,是党委书记的首要任务,只有把干部的问题解决了,工作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一点,我觉得慧娟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定位很准确。

我说的第二个好,是说就在这辆车上,就给仁义乡开了个好头,陵川刚才虽然说的是谦虚话,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也是在维护慧娟这个一把手的威信。

这就是班子团结的标准。

有了这两点,我相信,仁义乡今后的工作肯定会日新月异,步步高升。”

李永明话音落地,大家便由衷地鼓起了掌。

付慧娟笑笑道:“千好万好,还是李部长教导的好。

我在这里也表个态,今后一定在李部长的正确领导,让仁义乡的工作上台阶、出成绩。”

李永明却摆摆手道:“我要纠正你一个说法。

你现在是仁义乡的党委书记,不再是组织部的科长,你今后的工作是在以明海书记为班长的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而不是我李永明的领导下。

明白吗?”

付慧娟知道说错了话,急忙含羞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大家有说有笑,考斯特很快过了东王镇,眼看就进了仁义乡的地界。

然而,窗外的景象跟东王镇相比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公路两旁一家一家的各色商铺,毫无章法可言,路旁不时出现一堆一堆的垃圾,被雪水浇注过的地面脏乱不堪,塑料袋、卫生纸、建筑垃圾,哪儿有半点新农村的气象。

李永明指着窗外的景象苦笑一声道:“慧娟、陵川,看见了吧。

这就是你们今后要主持的仁义乡。”

章节 设置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微信阅读

章节X

第1章偶遇 第2章威胁 第3章撞见 第4章道歉 第5章谈话 第6章试探 第7章激烈争吵 第8章针锋相对 第9章说教 第10章新父母官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