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佚名

  ”

  “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朱标表情有些不自然:“有些话我不方便转述,您接着往下看就知晓了。”

  马皇后心中的好奇心被勾起,也不再说什么,垂首继续翻看。

  越往后看她就越是惊讶。

  在谈论朱元璋巡视开封的时候,马钰断言他此去名为巡视实为迁都。

  别人不知道,马皇后岂能不清楚。

  朱元璋这次去开封,确实是为了考察那里是否还适合当国都。

  知道此事的,满朝文武加起来不超过一掌之数。

  马钰一个乞丐是怎么知道的?

  继续往下看,马钰还给出了五条理由:

  其一,个人感情方面,朱元璋肯定希望将国都放在北方的历史名城。

  比如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都曾经孕育了强大的王朝。

  换成任何人一统天下,都会优先将国都放在这两个地方,朱元璋也不会例外。

  其二,中原王朝的敌人大多都来自北方草原,将国都放在北方,有利于打造北方防线。

  其三,应天龙气稀薄。

  在应天定都的朝代,除了东晋之外,国祚就没有超过六十年的。

  虽然天命之说虚无缥缈,可谁敢赌这东西不存在?

  其四,长江天险能阻挡敌人,也会禁锢住人心。

  长此以往,会让人变得短视、狭隘。

  一旦北方有变,身处江南的群臣大概率会直接要求放弃北方。

  马钰还举了南宋的例子。

  南宋时期很多人都想北伐,但北伐需要加税。

  等把北方夺回来,还要投入大量资源恢复生产。

  这些资源都得南方百姓来负担。

  所以南方士民普遍反对朝廷北伐。

  如果将京畿放在应天,南宋旧事大概率会重演。

  其五,南方富庶北方贫瘠,南方人口稠密,北方人口稀少。

  如果在将都城放在南方,那北方将彻底失去话语权。

  如此就会激化南北矛盾,甚至会导致国家分裂。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得将京师放在北方。

  看完这五条理由,马皇后脸上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这五条理由,将天命、历史、人心、现实等等因素,全都考虑到了。

  关键是,朱元璋也仅仅想到了前两条,后三条是他们都未曾想到的。

  就眼界方面来说,马钰比他们看的还要长远、还要全面。

  这是一个十四岁的乞丐能有的认知?

  本来她还怀疑,马钰是某个人的棋子,现在看来并不是。

  有这份见识的人,压根就用不着这么折腾。

  直接来应天,马上就能成为朱元璋的座上宾。

  可如果他不是别人的棋子,又哪来的这份见识?

  她脑海里不禁回想起关于马钰的信息。

  从北方逃难来的流民乞丐,今年才十四岁。

  刚到应天不久,就被江宁县的官吏当替罪羊判了死刑。

  《(大明)律令》规定,死刑必须层级上报,还要刑部清吏司核查。

  刑部查完移交大理寺查,大理寺查完都察院三查。

  三司都觉得没问题了,再上报皇帝批复。

  马钰就是在清吏司复查的时候,当众说自己是皇亲。

  清吏司的官员不敢怠慢,立即上报朝廷。

  这是大明建国以来,第一桩冒充皇亲的案子,可谓是震动朝野。

  当时朱元璋已经去了开封,马皇后立即命三司会审,还派拱卫司密探打探详情。

  事情并不复杂,很轻易就弄清了来龙去脉。

  冤枉马钰的官吏,全部下狱等候处置。

  他自己则被转移到应天府大牢,等候朱元璋回来亲审。

  当时马皇后只是觉得,这个少年乞丐胆子太大了,也有些小聪明。

  此时回想起来,她才察觉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章节 设置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X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