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河畔放灯二女心暗许 佛院惊艳文

天下尘埃

  三月三,清风凉夜,凌宵河畔,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放灯节,据说将心愿许下,再放下花灯,能一路漂下不沉者,必能达成所许心愿。

  于是,很多人循旧俗来到凌宵河畔,三个一群,五个一堆,邀亲结伴,尽布河边两岸,悉数前来放灯。夜幕中黛色的凌宵河无声地流过,星星点点的花灯缓缓远去,载走无数人的期盼。

  

  “冰儿,准备好了吗?”

  柳树下,几名家丁簇拥着两位小姐,那淡黄裙缕的小姐正在唤丫环。

  “妹妹,不要着急,时间还早呢。”另一淡绿衣裳的小姐柔声道。

  两位小姐都生得唇红齿白,淡绿衣裳的小姐是姐姐,恬静怡人,娇声柔媚,淡黄裙缕的小姐是妹妹,星眼流转,快语伶俐,这正是大学士林展衡之女,大的叫林幽静,小的叫林幽香。两姊妹也是来放灯许愿的。

  “姐姐,你许的什么愿啊?”幽香嬉笑,探询姐姐心事。

  幽静抿嘴一笑,别过头去。

  “告诉我啊”,幽香不依不饶,拉扯姐姐的衣袖。

  幽静轻轻拨开她的手,细声细气地问:“那你又是许的什么愿啊?”

  幽香狡黠一笑:“我许让姐姐嫁一如意郎君。”

  幽静脸色绯红,佯装生气,扬手做就要打她状。

  手始扬起,没有落下,竟不动了,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前方,眼珠一动也不动,竟是呆了。

  幽香正抬脸起来让她打,见她这副模样,好生奇怪,歪头一望,樱桃小口半张,竟也呆了。

  如玉带上缀珠的凌宵河上,缓缓驶来一艘官家篷船,挂两排红色纱灯,船舷肃立随从数人,船头站两翩翩少年,绿袍的那一个儒雅俊秀,玉树临风,手拿一折扇,正面有微笑,目光注视河面花灯,另一个紫袍的俊朗严肃,英姿勃勃,斜挎一宝剑,双手背后,正屏气凝神,远眺前方。

  船缓缓从眼前滑过,两姊妹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望着河水,又是好一阵发愣。

  幽香瞥见花灯,心中一念,伸手去拿,想着再放一个,再许一个心愿,却碰着了姐姐的手,原来幽静也是同样举动。

  两人默默地放下花灯,又站起身目送花灯顺流而下,心里暗暗祈祷不要下沉,只望得眼睛发酸,花灯不见,方才作罢。

  幽静已不同来时的欢愉,一下子变得心事重重,还是幽香机灵,赶快唤来家人:“速去打听刚才所过之船,船上之人为何家公子?”

  上得马车,幽香见姐姐一直不曾开腔说话,于是感叹:“真是豪气冲天啊!”只听姐姐道:“应该是气宇轩昂。”

  幽香不服气了:“我说的是穿紫袍的那一个。”

  幽静也有些恼了:“我说的是穿绿袍的那一个。”

  言毕两人面面相觑,先后扑哧一笑,俩下心知,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事,同时也都弄了个面红耳赤。

  正尴尬时,家丁在车帘外回报:“小姐,打探清楚了,那船是安国侯王府的,船上之人,穿紫袍的是皇太子,另一个是三皇子。”

  “三皇子……”幽静喃喃地念叨,又陡添心事,怎么他,竟是皇子呢?

  “原来他就是镇守边关刚刚回朝的皇太子啊”,幽香喜孜孜地想,好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眼珠一转,刚刚潮红退却的脸,复又涨红了。

  马车内静悄悄的,只听见“得、得”的马蹄声,和“咕噜、咕噜”的车轮声。

  幽静忽然开口问:“妹妹,你说,放灯许愿真的灵吗?”

  “应该灵吧,不然,怎么大家年年都来呢?”幽香期期艾艾地回答,她知道姐姐担心的是什么,放灯许愿真的灵吗?她也不知道,她也希望灵,可是,他是皇太子啊——

  放灯许愿真的灵吗?

  她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深的惆怅。

  

  安国侯王府,杜可为正与皇太子文举和皇子文浩举杯畅饮。

  “来来来,文举”,杜可为连忙改口:“太子殿下恕罪,该死,该死。”

  文举一笑:“出生入死的兄弟,不必拘礼,更何况侯爷还是我的救命恩人。”

  文浩诧异:“怎么……”

  杜可为豪爽地一摆手:“区区小事,不提也罢。喝酒!”

  “侯爷救了我两次”,文举悠悠地说起了往事。

  

  月黑风高,按照既定的计划,对蒙古兵营进行偷袭,一举烧掉敌军粮草给养,这是文举首次冲锋陷阵,自是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烧掉粮草之后,敌军乱作一团,文举想趁机给予敌军致命一击,于是不顾事先杜可为“得手后速速撤回,不可恋战”的劝戒,竟私自率一小纵队径闯主营,意图擒拿主帅。主帅岂是那样容易擒拿,马上便被敌军将领发现,杀将起来,敌人蜂拥而至,文举等人奋勇搏杀至凌晨,体力渐渐不支,正当腹背受敌,陷入困境之时,忽听周遭喊杀声震天,杜可为率援军杀到,将满身血污,身竭力尽的文举救下。

  这一仗虽然险胜,却伤亡惨重,毕竟是与敌正面交锋,伤亡愈千人。

  文举虽身为皇子,身份尊贵,还是因为擅作主张被杜可为责罚四十军棍。

  “想那些因我轻率行事而送命的将士,惭愧啊——”文举仰天长叹一声,猛灌一口酒。

  文浩替他把酒斟满,怆然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

  

  策马入密林,将纵队分散开去,寻找刚刚率部突围的蒙军猛将乌拉干奇,人常言,穷寇莫追,更何况这乌氏乃蒙古第一勇士。文举匹马,一路细细搜寻,猛见林中身影一闪,策马狂奔,他急追数十里,那人从马上急跃而下,回身一蹲,抽刀横向,竟将文举的坐骑——枣花马两前腿生生斩断!

  文举跌落下来,脚踝受伤,还未及起身,刀已劈头砍下,文举提剑一挡,剑竟被砍断,一刀劈中左肩,登时血流如注,文举挥舞断剑,刺入乌氏腹部,乌氏奋起挥刀,再伤文举大腿,两人杀得昏天黑地,两眼血红,一番殊死拼搏,眼见文举渐落下风,乌氏大吼一声,竭力照文举临腰一斩,就要结果了他的性命,千钧一发时刻,杜可为赶到,一软鞭甩过,卷起乌氏的刀,抛向天外,人挂马上侧身一刺,剑锋穿透乌氏身体,乌氏血溅当场,登时毕命。

  文举当时亦是九死一生,情况危急,杜可为将他横放马背,火速回营。却又在途中遭遇小股敌人伏击,战马被射杀,杜可为身受重伤,为保住文举,拼死背着他一路踉跄,留下斑斑血迹……

  远处已可见营地,却再也走不动了。

  不能就这样倒下,危急时刻,杜可为灵机一动,取下配箭,拼尽全力往营中一射,一头栽倒——

  箭“嗤”的一声飞过守营兵头顶,“嗔”的一声扎入旗杆。

  营兵大骇,循着箭射来的方向,将两人救回。

  文举述说着往事,面无表情,仿佛在说无关紧要的闲话家常,文浩听着只觉刀光剑影,惊心动魄,冷汗连连。真是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我以为我是活不成了。”文举又猛灌一口酒。

  文浩怀着敬畏的心情看了文举一眼,想起了那句“古来征战几人回”,为皇兄历经生死,最终可全身而退感到庆幸,可是文举的脸上仍是无喜无忧,性命攸关的好象是别人的事。

  杜可为起身给他添酒:“是啊,当时我们都以为太子殿下是难过此关了。殿下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血色,昏迷了整整五天,我们都已经考虑准备给皇上起草奏折了,殿下居然如有神助一般,挺过来了。”

  文举垂下眼帘,望着手腕上的佛珠,思绪又飘回了那劫后余生的时刻。

  

  当时,他真的以为自己就这么死了。

  在浑浑噩噩中,他思绪飘飞,仿佛灵魂已然出壳,置身于一片暗灰色的水气氤氲中,他不知该往何处走,是进还是退?

  犹豫间只听“铛”的一声,浑厚悠长,象是寺院里的钟声。

  他摸索着往钟声的方向走去,只听脚下又是“铛”的一声,俯身定睛一看,一把剑,寒光四射。

  他正要伸手去捡,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急切地说:别捡!

  这个声音怎么这么熟悉,好象以前曾在哪里听见过?

  这个声音怎么这么亲切,好象是一个可全身心倚重的故友?

  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呢?

  他想找到这个说话的女人,正待回头张望,那声音又清晰地说:别回头!一直往前走!

  尽管有所怀疑,他还是听了她的话。

  一直往前走,走了很久很久,面前出现了一张门,他犹豫片刻,推门而入,一座庄严的庙宇立在眼前,“大悲殿”三个字赫然在目。

  他再往前,走进殿中,地上一串佛珠。

  他捡起来,见佛珠上刻有“亦严亦慈,不离不弃”八个字,凑近一闻,还有清香,比麝香淡,比檀香纯。

  他惊觉,这不是我的佛珠吗?

  与此同时,他听见了一阵遥远的、轻盈的笑声,正是刚才的那个女声。

  然后,他醒了,就这样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人间。

  

  一时席间陷入沉默,杜可为忙活跃气氛:“两位殿下,今日是放灯节,来时想必在凌宵河上看见了不少的心愿花灯吧,来,大家也来为节日干一杯!”

  文浩也连忙接上:“皇兄,弟弟我佩服,为你匹马戍梁州的豪气干一杯!”

  “好,那我就为侯爷的款待,还有,为我皇弟吟了一夜的诗干杯!”文举也端杯。

  三人开怀畅饮。

  

  皇上决定今年的皇家祭祀由文举主祭,文举则安排文浩先去归真寺接洽。

  一大早,文浩便前往归真寺。

  晨蔼中的归真寺安静祥和,庄严肃穆。

  寺院里的晨钟当一声破空而来,当——当——当,沉重悠长,震响了长空,划破了雾蔼。所有的僧人,都穿着铁灰色袈裟,分成两排长列,鱼贯的朝大殿走去。

  然后,诵晨经的声音从诵经堂沉厚地扬散出来,不高不低不卑不亢,文浩在那一刻,竟忘掉了自己,只觉安宁动人,好似人从里到外都被彻底洗涤了一遍,神清气爽。

  他在诵经声中穿行,不知不觉走到了藏经阁。

  只听一个平静又略带几分警肃的女声:“你该去诵晨经,不然会受责罚的。”

  文浩抬头,只见一个婀娜的身影,一袭雪白的衣裙,正背对着他在翻看经书。

  他纳闷,佛门净地,怎么会有女人?

  见他没有回应,也没有离去,女人转过身来——

  文浩惊呆

  ——天——

  这难道会是人间的女子吗?

  纯净圣洁,仙风道骨,冰肌雪肤,秀目樱唇,目光坦荡,正气凛然,清傲威严,自有一种超凡脱俗、不可侵犯的气度。

  文浩仿佛被施了定身法,连呼吸都快要停止了。

  天地间一切都不存在了,眼里只有一个她,

  她

  ——真美

  

  这女子安静地注视着他,缓缓道:“你是何人?藏经阁禁地,还不速速离去。”

  声音柔和,却隐含不可抗拒的威严。

  文浩失了三魂七魄,

  

  “你是谁?”他直直地问,

  “你问我是谁?!”女子诧异,复而嫣然一笑:“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言毕飘然而去。

  

  “殿下,您怎么到这里来了?戒身大师在禅房等您,随小僧来吧。”一僧人匆匆请禀,将文浩拉回了现实之中。他心有不甘地往藏经阁里望去,空无一人。

  难道是我看花眼了?

  难道真是仙女下凡?

  文浩这么想着,便问僧人:“你们寺里可曾发生过菩萨显灵的事?”

  僧人纳闷:“菩萨显灵?不知殿下所指何事?”

  文浩“恩”了半天,才说:“比如说仙女下凡之类的事。”

  僧人只觉好笑,便问:“殿下何来此种奇思妙想?”

  文浩不悦:“什么奇思妙想?我刚刚在藏经阁明明见到一个仙女。”他生怕僧人不信,就信誓旦旦地说:“真的,我没骗你,在藏经阁里,雪白的衣裙,美得惊心……”

  僧人恍然大悟:“殿下搞错了,那不是什么仙女,是小僧的师叔祖,也就是戒身大师的小师妹,您可以叫她梵音大师。”

  文浩一愣,转而意味深长地一笑。

  原来你叫梵音啊——

  竟让我惊为天人。

  

  事情都办完了,文浩告别戒身大师。

  出得寺门,心中怅然若失。

  梵音,能否再见你一面?

  

  一路走下山来,郁郁寡欢。

  风吹过,竹叶“飒飒”作响,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空灵清远,回味绵长。

  文浩心中惊叹,山野之中,竟有如此高雅曲律。

  循声找去,只见青翠竹林中,站着一曼妙背影,雪白裙裾,手执一长笛,天籁之声正是从此传出。

  “梵音——”文浩脱口而出。

  笛声骤停,谁人这样大胆,竟敢直呼我的名讳?

  梵音缓缓转过身来,眼角余光瞟文浩一眼,原来是早上那目瞪口呆的公子。

  孟浪之徒,扰我清净。

  回身便走。

  “站住,堂堂皇子殿下屈尊与你说话,胆敢如此无礼。”随从已经喝斥起来。

  身影再次缓缓转过来,目光甚是倨傲,神色满不在乎。

  皇子,那又如何?

  文浩制止随从,上前拱手一礼:“小王对属下管教不严,请梵音小姐见谅。”

  梵音脸色稍稍缓和。

  文浩真诚一笑:“小王也粗略懂一点音律,能否有机会与小姐切磋一二?”

  梵音淡淡一笑,不置可否,转身离去。

  望着她的背影迤俪而去,文浩不由得感叹: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他决定,明天再上归真寺。

  理由嘛,他狡黠一笑,皇家祭祀的差事,不是还没有办完吗?

  雪白的身影,纯净的面容,一闪而过——

  顷刻间网住了他。

  

章节 设置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X

第一章 恶兆天机惊现归真寺 古稀方丈收徒 第二章 探询天机庞妃生疑窦 欲止谣言戒 第三章 佛门净地小女初长成 桃林深处 第四章 真情流露戒身怜梵音 处心积虑庞 第五章 桃林再见俩人互相知 竹林受辱小 第六章 皇家祭祀梵音空等侯 痛下杀手庞 第八章 河畔放灯二女心暗许 佛院惊艳文 第九章 举止唐突文浩遭捉弄 诚心相交梵音 第十章 屡遭冷遇痴心不悔改 见面不知 第十一章 众里苦苦寻她千百度 一别经年重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