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库 > 都市 >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更新时间:2025-09-07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连载中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来源:阅文作者:冒奶的小键盘分类:都市主角:陈光明,林雨溪

陈光明意外回到1980小乡村。 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拂大地,物资匮乏却机遇暗涌,这是一个黄金的创业年代。 他从挑货郎开始构建供销网络,提前把能干的媳妇娶回家,建起家庭小作坊,弥补遗憾,发家致富。 从小生意做起,凭着对市场的灵敏嗅觉,将小生意谈成大买卖、小商品汇成大市场,小作坊变成大企业。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这是一个温州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展开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章节试读:

  等天边有点亮光时,两人来到了山脚下。

  休息了一下,等天又亮了些,两人才上了山。

  有了之前的经验,他们很快进入大南乡,随后沿着山路向之前没去过的村庄行去。

  “鸡毛鸭毛山珍废品换糖咯。”

  陈光明在村口敲着花鼓声吆喝起来。

  没多久,就有查看情况的大妈来到村口。

  “货郎,你卖的什么?”大妈询问道。

  “红糖,还有纽扣、头绳和绣花针。”

  陈光明将箩筐盖在翻过来,将商品摆开,介绍道。

  “这纽扣多少一颗。”

  “纽扣三分、发绳五分、绣花针三分。”

  陈光明答道。

  大妈听了眼睛一亮,这价格太便宜了。

  她上次镇上时去供销社也买了一些纽扣,比这还贵不少。

  “给我来十颗纽扣,发绳也来十个,绣花针来两根吧。”她欢喜的在箩筐盖上挑了起来。

  “总共八毛六分,算您八毛五。”

  自我感觉占了大便宜的大妈爽快付了钱。

  “这就开张了啊。”陈父见了很高兴。

  这些小东西还真好卖啊。

  “嗯,山里缺这些。”

  陈光明心里默算了一下。

  进货用了十块钱,如果全卖出去可以赚三十块。

  这利润确实高,比卖红糖还赚钱。

  陈父又问了进货价,陈光明笑而不语。

  这东西可是商业机密,就算他老子问也不行!

  没一会儿,又有村民闻讯而来。

  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冲着纽扣、发绳和绣花针来的妇女,有人直接付钱,有人拿山珍换。

  陈光明忙的不可开交。

  陈父那边负责卖红糖,也有不少人交换。

  不过比起小商品,红糖价格高很多,买的人少。

  “货郎,除了这些,你能带些火柴、肥皂这些东西来吗?”有人忍不住询问道。

  “这些东西不好买啊,如果遇到我给你们带。”

  陈光明应付着。

  他打算等自己和修表老板混更熟了,再打听打听。

  又过了一会儿,人群才渐渐散去。

  陈光明算了一下,纽扣卖了五十三颗,发圈卖了二十五个,绣花针卖了十三根,红糖卖了八斤。

  “你这里什么都收吗?”

  忽然,一个少年扛着个麻袋走过来。

  “嗯,只要有价值就收。”陈光明应道。

  少年点点头,把麻袋放下。

  陈光明凑过去瞧了一下,发现竟然是只野鸡。

  这玩意儿可不好抓,这个少年竟然能抓到。

  “你开价吧。”

  “换糖,还是直接付钱都行。”

  陈光明想了想道。

  陈父在一旁怔了一下,拉了拉儿子道:“这行吗?”

  “放心,这野鸡我有门路解决。”

  陈光明想到修表老板,他提过让他留意野味。

  等回去后,他就直接送过去,或许还能趁机套套近乎,打听一下卖其他商品的黑店都在哪里。

  “三块钱。”

  少年咽了下口水,紧张道。

  他听村里一个阿伯说过,打的野鸡卖了三块。

  但那是在镇上国营饭店,所以他有些拿不准。

  陈光明没有直接回答,“这野鸡你怎么抓到的?”

  “我用弹弓打的。”

  “那是挺厉害的,成功率高吗?”

  “还行吧,也要看一点运气。”

  “挺好的,以后还能打到的话,也可以交给我。”

  陈光明站起身,数了三块钱递过去。

  “好,谢谢你。”少年高兴坏了,急忙应下来。

  陈光明把野鸡抓到自己的麻袋里,系在扁担上。

  “幺儿,国营饭店也只才值三块吧?”陈父道。

  “嗯,确实这个价。”

  “但如果卖给一些特定的人,肯定不止这个价。”

  陈光明自信满满道。

  而且,有些东西是没办法用钱来衡量的。

  将东西收拾好,两人又去了下一个村。

  一个个村下来,走到第五个村时,天有些黑了。

  现在是十一月份,天黑的比较早。

  幸好红糖都已经卖出去了,两人就开始往回走。

  天完全黑前,两人才来到山脚下。

  “看来要走夜路了。”陈光明脸色凝重。

  八零年时候的治安并不好。

  除了天灾,还可能会有人祸。

  幸好接下去一路有惊无险,两人终于到了家。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陈母抱怨起来。

  “山路难走,耽搁了。”

  两人进了屋,陈大嫂这才点了煤油灯。

  桌上的饭菜还没动,显然一家子都在等他们回来。

  “以后晚了你们就先吃,别饿着了。”陈光明道。

  陈母饮食不规范的毛病也要改改。

  “知道了,你爹都还没开口,你倒是啰嗦上了。”陈母心里暖暖的,但还是下意识的呛过去。

  以前呛习惯了,她一时间还改不过来。

  只是短短几天,儿子就变好了,真神奇!

  一家人吃了饭,陈母才去帮着整理箩筐里的东西。

  鸡毛和鸭毛都要用麻袋装好。

  那些山珍也要分门别类,破烂也要挑出来。

  “呀,怎么还有一只野鸡!”陈母惊呼一声。

  “三块钱买的。”

  “娘,你别动它,我有用。”

  “哦,好,不过这羽毛可真好看。”

  “确实。”

  陈光明去把尾羽拔了下来。

  这玩意其实才是野鸡身上最值钱的。

  如果能卖出去,绝对能顶半只鸡。

  处理好带回来的东西,陈光明又数了数小商品。

  总共卖出去八十九个纽扣,三十七个发圈和十八根绣花针,钱就收了有三块多,还有交换的其他山珍。

  这一趟不算红糖的收入,小商品就赚了五块左右。

  比不上红糖赚得多,但胜在货源充足,薄利多销。

  “卖了这么多啊!”

  陈母此时也听陈父说了今天买卖的情况。

  听到纽扣、发圈和绣花针这么受欢迎,她高兴坏了,还是小儿子脑子活泛,看来又能赚不少钱了!

  “嘘,还是要低调一些。”

  “这挑货郎虽然门面上不管,但也要暗地里做。”

  陈父做了个静声的动作。

  村里可有不少看不得别人好的人。

  如果把他们做挑货郎的事举报了,就麻烦了。

  “知道了,知道了。”陈母满脸惋惜。

  她真想敲锣打鼓告诉所有人,自家儿子能耐了!